6月26日,吉林大学汪大洋教授受张人杰教授的邀请来太阳集团tyc5997进行学术交流,作了题为“Can an emulsion be effectively stabilized by highly hydrophilic nanoparticles?”的学术报告,详尽解答了师生感兴趣的相关科学问题。学术报告会由孙德军教授主持。
报告中,汪大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利用高亲水性纳米粒子稳定水包油乳液的机理。他指出,一般认为Picking乳液稳定的原因是固体纳米粒子从油/水界面脱附所需的能量很大,当粒子的固/液界面接触角<20°时,脱附所需的能量可迅速降低到10 kT,因而高亲水性的小尺寸纳米粒子不能有效稳定乳液。但通过理论分析和严谨实验证明,降低pH至2.5左右,辅以去除溶液中的气体,使负电性纳米粒子与带相同电荷的油滴之间的静电斥力尽量降低到接近于0时,有/无赖氨酸稳定的直径为15-25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球以及由柠檬酸稳定的直径为14 nm的金纳米球亲水小粒子也可产生乳化效果,乳液可稳定数月。乳液稳定性与粒子尺寸、浓度、温度及体系pH相关。高亲水性粒子乳化效应主要源于油滴与油滴外周粒子群壳层的范德华引力。这与传统的由固体颗粒的表面润湿性决定的Picking乳液稳定机理有很大的不同,属于粒子乳化油水体系的新机理。
本次学术交流拓展深化了我校师生对乳化-粒子群层吸附、稳定-粒子脱附的对应关系等乳液体系机理,以及相关的实验设计、研究方法的认识。学术交流中透露出的学术新知、科学思维和笃定进取给了大家深刻的启发,将有效助推我校胶体与界面化学学科的发展。
汪大洋,胶体与界面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1998年,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1999-2003年,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所H. Möhwald教授界面部,博士后;2003-2010年,马普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所界面部,group leader;2010-2015年,澳大利亚南澳大学Ian Wark研究所,物理化学终身教授;2014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2015-2017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工学院,化工系终身教授;2016年至今,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已发表13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30%以上发表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顶级杂志上(影响因子>10),其中Angew. Chem. Int. Ed. 16篇。论文被他引6300余次,H-index 45。先后承担了多项德国、澳大利亚政府和工业界研究项目,资助金额超过300万美元。曾在胶体与界面科学、微流控芯片与组织工程等国际/全国学术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